隨時隨地以更聰明的方式工作 - 遠端工作

On By Webex Team1 Min Read
雖然你們不在同一個房間,但這並不意味著你們不能擁有出色的面對面會議體驗。 在實體的會議室中,你們能夠看到彼此、書寫筆記、交談、共用內容以及使用白板。  在 Webex 中,您擁有所有這些活動的虛擬等效功能。
您可以透過以下方法確保為遠端工作取得成功做好準備:


檢查您的背景 


在您的家中專門留出一塊符合人類工程學、舒適且有助提高效率的空間。 避免或消除背景中可能使會議中的其他人分散注意力的雜物。 嘗試面對窗戶以獲得自然光,或在附近放置一盞燈,這樣您的團隊就可以在視訊中清晰地看到您。  


盡量減少會議干擾。 

在家中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一些背景雜音。  即便關上了門,防止雜音不分散通話中其他人的注意力的最佳方法仍然是在不講話時將自己置於靜音狀態。  如果您需要 – 請要求暫停片刻以解決雜音問題,從而可以讓其他人的注意力集中在您身上。   
 


準備好耳機以便取得成功!
  

處於靜音狀態仍然無法阻止您周圍環境的雜音分散您的注意力。  投資購置雜訊抑制聽筒或耳機是令您專注於手頭工作的好方法。  向您的 IT 團隊詢問有關您公司採用的耳機的選項。 

 投資購置雜訊抑制聽筒或耳機是令您專注於手頭工作的好方法。 向您的 IT 團隊詢問有關您公司採用的耳機的選項。


照顧好自己。
 

在辦公室上班會給團隊提供一起喝咖啡和休息的機會。  由於沒有面對面的社交互動,很容易幾個小時就過去了而不會像在辦公室裡那樣休息。 定時伸展身體,並安排在會議之間與團隊成員進行虛擬式的咖啡聊天。  
 


不設防的視訊 

面對面時,人們會自動參與進來,因為他們可以看到您的反應。  最初,共用視訊可能令人生畏,但是您的團隊很快就會習慣於在引人入勝的互動式遠端討論中共用視訊。  勇敢一點,在每次會議中都開啟視訊吧。  
 


需要拍拍同事的肩膀?  從 1 對 1 聊天開始。

 
 

在辦公室,要回答問題,首先要環顧四周,看看誰有空。 設定自訂狀態可以使人們知道您在做什麼,譬如: “外出進午餐 🍽️。」  您可以在 Webex Teams 中輕鬆檢視同事的連線狀態。  即使您的同事正在進行通話,仍可以透過在 1 對 1 空間中傳遞訊息來開始對話。 如果您需要升級為實時通話,只需按一下 Webex Teams 中的通話圖示(新增的綠色圖示)或與他們共用您的個人會議室(PMR)詳細資訊。  
  


團隊聚會:

   


就像臨時的現場團隊會議一次在某個物理位置聚集所有空閒的團隊成員一樣,在 Webex Teams 中呼叫一個空間是透過在任何裝置上一次呼叫所有團隊成員來虛擬地聯繫您的團隊。  在 Webex Meetings 中,您的個人會議室(PMR)就像是您的個人辦公桌。  其 URL 保持不變,因此您可以輕鬆地共用您的虛擬會議室,從而使您的團隊可以立即加入您的虛擬會議室。    
 


分享即是關懷

  

在虛擬會議中保持注意力與現場會議沒有什麼不同。  共用您的螢幕或簡報並在內容上使用註解可幫助遠端參加者保持專注並跟隨您的觀點。
  


放飛創意 

就像在實體辦公室中一樣,在白板上分享想法是協作的關鍵部分。  在虛擬會議中,效果甚至更好!  在現實生活中,您需要承擔白板被擦除或覆寫的風險。  當您以虛擬方式使用白板時,您大可放心您的想法都會被儲存,並可以透過開啟您先前建立的任何白板從先前中斷的地方繼續,並進行實時編輯。  


表達自己 

在傳送訊息時,請記住您的同事看不到您的反應。  如果說一圖勝千言,那麼 Gif 圖片不失為一種表達自己的好方法。  在 Webex Teams 中,您可以隨時從數千張 Gif 圖片中進行搜尋,以找到自己的完美表達。      


在 Webex Teams 中,您可以隨時從數千張 Gif 圖片中進行搜尋,以找到自己的完美表達。


一起慶祝一下!

相距遙遠並不意味著您需要改變團隊文化。  雖然您可能沒有蛋糕可以分享, 但您仍然可以慶祝那些重要的時刻,譬如生日、交付專案或實現目標 – 以虛擬方式慶祝!  開啟攝影機並安排時間透過視訊聯繫整個團隊。看看嬰兒/新娘禮物會和化妝舞會吧! 
我們已建立一個頁面,該頁面提供了更多有關在遠端工作的指導 cs.co/webexremotework
瞭解更多

About The Author

Webex Team
Webex is a leading provider of cloud-based collaboration solutions which includes video meetings, calling, messaging, events, customer experience solutions like contact center, and purpose-built collaboration devices..
Learn more

Topics


More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