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一直都對混合工作模式有錯誤的認知?

On By Chris Barwick1 Min Read
The mindset we bring to hybrid work is critical.

以下是有關思科如何引領混合工作模式的最新內幕

作者:策略與 GTM 副總裁 Chris Barwick | 員工與社群總監 Connie Dudum 辦公室正在逐漸開放。所有人都在談論重返工作崗位,許多公司也持續變更相關規定。這讓員工感到無所適從。組織應該如何因應混合工作模式帶來的挑戰? 混合工作模式的重點不只是現場與異地之分,也不僅是一個禮拜在辦公室與在家中的天數,更不是單純指您的工作時數。其涵蓋的內容相當廣泛。當中涉及領導能力、團隊規範、員工實務作法、工作場所、公司文化、人才吸引力與留任、創新與有待完成的工作,以及無論員工在什麼地點或時間工作,都能支援這種嶄新工作方式的技術。 大多數領導者都認為重返辦公室是指規定員工一週必須到公司上班的天數。如果您認為混合工作模式僅涵蓋現場與遠端工作,或僅關乎一週在辦公室工作的天數,那您就錯了。 簡言之,思科是引領混合工作模式的領導廠商,因為我們相信此工作模式同時涉及了員工業務成果技術。 聽從我們的理由何在?關於混合工作模式,既沒有單一權威人士,也沒有人知道所有的答案。不過,我們確實擁有想與客戶分享的獨特洞察,以便客戶能夠在混合式工作場所中獲致更大的成功。 過去 15 年來,我們的協作解決方案協助了許多人採用混合工作模式。思科連續兩年獲評為美國最佳工作場所第 1 名,而且我們具備精心設計的世界級協作平台,可藉由定義與核心員工進行創新和協作的新方式,提升員工體驗與身心健康、更有效率地推動成果實現,以及樹立新的團隊規範。

混合工作模式的全面性方法

動畫影像顯示在不同混合工作模式環境中的兩個人

員工的工作地點並非混合工作模式拼圖唯一的要項。

員工才是混合工作模式策略的核心。思科首先根據公司的文化背景,透過個人、領導者及團隊的角度審視了自己的員工。透過員工傾聽計畫,我們清楚瞭解到員工希望能夠擁有更多彈性,而且其身心健康狀況也岌岌可危。 對整個產業的員工來說,彈性現在是不容商榷的要素,許多員工甚至願意放棄薪酬以做為交換。根據 Aon 的美國薪資增長與人員流動率研究,思科在 2021 會計年度的員工流失率低於半數的業界同行,其部分原因在於我們所擁有的工作地點彈性。如果您無法提供員工其所需的個人彈性,貴公司將會失去人才。 混合工作模式圖表:64% 的員工希望能夠在任何地點工作,而且 98% 的會議將至少會有一位遠端參加者 這使我們將焦點放在領導者身上。在為員工提供彈性的同時,領導者也會感到困惑。領導者如何讓員工獲得必要彈性並兼顧企業需求?現在,領導能力的定義已經有別於以往,當今的工作環境需要新的領導者類型,也就是說,擁有更高的情緒智慧,比技術能力更加重要。領導者必須就員工的工作地點和時間做出困難的決策,許多人對於該如何引導這些模稜兩可的新決策感到措手不及。 領導者不能僅僅只是管理者。您無法指望領導者在一夜之間就脫胎換骨,轉變是需要時間的。請訓練、教導及支持您的領導者,並提供他們可用來管理其團隊的工具和技術。如果領導者未獲得所需的培訓與支援,您如何指望他們能夠留住員工並提高生產力? 領導者培訓與支援必須成為推動混合工作模式轉型的優先要務。思科針對領導者和員工的須知事項列出了清楚的混合工作模式原則與準繩,所有內容均以員工的選擇為基礎,並且符合法律與金融相關規定。我們開發了領導者工具組,可協助領導者建立新的混合式團隊規範並針對員工行動力做出決策,同時確保持續推動創新和生產力。 說穿了,員工都希望身處在一個覺得自己受到重視、傾聽及包容的文化中。在彭博電視台的訪談中,思科的員工與社群執行副總裁 Francine Katsoudas 表示:
「一流的領導者通常會知道其團隊生活的實際狀況。」
為什麼這點很重要?在各個產業中,員工變得越來越挑剔,也不斷尋求不同的工作環境。組織、領導者及員工必須在工具和技術方面取得共識,以發展對於所有身處遠端和位於辦公室中的員工而言,具有包容性的文化,並提供彈性的工作方式。

讓待在辦公室內的時間都能發揮實質效益

我們過去習慣進辦公室工作,因為這是以往的常態。疫情之後,我們開始反思是否真的有必要每天都到辦公室上班。現今,員工會問自己:「我進辦公室工作有什麼好處?」 我們正在帶動心態上的轉變,鼓勵領導者和團隊專程以更為刻意的方式去瞭解業務成果,以及辦公室與異地工作的節奏。 實際上,員工有時希望進辦公室工作,以便轉換環境、看看同事,並與同事一起進行腦力激盪。許多自然而然的協作就發生在走廊上或自助餐廳中,而且一些活動最好能夠現場舉行,例如團隊建立或設計思考。辦公室就代表著團隊,員工到辦公室上班可獲得團隊歸屬感並且一起工作。正因如此,我們已對工作空間進行最佳化,讓待在辦公室的時間能夠發揮實質效益。 在思科的紐約辦公室中,我們藉由整合技術改造了工作空間,進而建立新的混合工作方式!
思科紐約辦公室的混合工作模式空間配置圖。當中顯示溫度、空氣品質及其他測量值。

使用 DNA Spaces 和裝置內建感應器,快速查看可用的會議室、容量指標、空氣品質等,為您提供便利性和安全性。

中間放置辦公桌的辦公室,顯示混合工作模式視訊會議的理想陳設。

透過 Webex Room Panorama 在會議室中實現高品質虛擬會議。

辦公空間內的視圖,顯示安裝在牆面上的 Room Navigator,以便員工查看哪些會議室目前可以使用。

透過放置在會議室外的 Room Navigators 輕鬆查看可用的會議室,並當場進行預約。

適用於辦公桌輪用的辦公室陳設,顯示各種 Webex 裝置

重新構思的辦公桌輪用環境藉由 Webex Desk 系列將任何辦公桌變成個人化工作空間。

適用於協作的辦公空間陳設 -- 包含觸控式螢幕視訊會議顯示器

藉由 Room Kit 與整合式觸控螢幕功能,與在辦公室和在家中的使用者針對設計思考和策略規劃展開共同協作。

您可能會問:
「夠同時集結個人彈性、分散各地的團隊、創新技術及協作功能等各種要素,是如何辦到的?」
關鍵就在於可針對混合環境中的新工作方式實現此整合的技術。Webex 裝置可強化智慧型工作空間,進而提高員工生產力和安全性。有了 Webex 裝置,就能讓混合工作模式更加完美。讓使用者無論身在何處都能參與其中。

正是 Webex 技術帶來這一切,並將我們集結在一起

Webex 技術使混合工作模式回到最初的發展重點,讓員工、領導者及組織能夠持續將重點放在公司目標而非位置上。Webex 採用讓使用者無從察覺的技術,是專為在家中、辦公室或出門在外的員工帶來絕佳的使用體驗所打造的產品。 此轉型已持續進行一段時間。思科知道隨著員工開始重返辦公室,當中將存在顯著的體驗落差。您不太會繼續讓所有員工停留在單一位置。在過去一年半中,Webex 不斷致力於開發最優異的使用者體驗,以消弭使用者在家中、辦公室和介於兩地之間的體驗差距。瞭解在此方面我們如何協助 T-Mobile 使用者可透過「人物聚焦」等功能接收每個人的攝影機顯示畫面,以便清楚看到坐在會議室中的所有人。我們從領導者的觀點為考量來開發技術,並在 Webex 工具組中加入了「團隊洞察」功能。領導者可透過「團隊洞察」功能查看其在團隊中最常和最少會晤的對象,以便與之建立更緊密的工作關係。 這只是我們一切努力的開端。
圖表顯示混合工作模式功能,例如噪音消除、非同步通訊工具和即時翻譯

幾項支援混合工作模式的絕佳 Webex 功能。

我們持續推動創新並開發技術,以滿足客戶與混合工作模式環境的需求。使用者亦可透過 Webex Suite 輕鬆購買一切所需,以實現成功的混合式工作場所,每位使用者每月最低 11.95 美元起,即可享用提供巨幅折扣價格的世界級端點。

掌握您的混合工作模式策略

兩位同事在觸控式螢幕協作裝置上一起工作 我們看到客戶所犯下的最大錯誤,其中之一就是認為隨著員工重返辦公室,他們在疫情開始時所做的努力,將能夠讓他們持續獲得成功。事實上,組織應該重新思考其整個混合工作模式策略。 大多數企業仍依據工作地點來定義混合工作模式,因為在後疫情時代中,這是定義混合工作模式最明顯而直接的方式。但混合工作模式不僅止於此,而是還包括員工、業務成果和技術之間發生交集的位置、時間及方式。組織必須轉化政策以及訓練員工和領導者的方式,並透過技術打造具包容性的文化來支援轉換過程。 對思科和我們的許多協作客戶來說,採用混合工作模式變得比以往更加容易,因為我們擁有最佳的協作工具 Webex,可適應不斷變遷的環境。無論您處於轉換歷程中的哪個階段,現在改變您的混合工作模式策略還不算太遲,而且思科很樂意提供協助。如果您只針對工作地點進行規劃,您的企業將無法跟上時代潮流。

想要深入瞭解嗎?

請在此註冊以參加 5 月 26 日的即時網路研討會:您是否一直對混合工作模式有錯誤的認知?,與會者包括策略與 GTM 副總裁 Chris Barwick 以及員工與社群總監 Connie Dudum。您將取得有關思科如何管理混合工作模式,以及貴組織為在混合式工作場所中獲致成功可做出之改變的最新獨家消息。

About The Author

Chris Barwick
Chris Barwick Vice President Cisco
As Vice President for Cisco Collaboration Strategy and GTM, Chris leads a team building and executing a plan to grow Cisco's Collaboration subscription business within the next few years.
Learn more

Topics


More like this